4组关键字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

发布时间:2024-11-10 03:08:20 来源: sp20241110

   中新网 12月13日电(左宇坤 宫宏宇 谢艺观 左雨晴)稳与进、立与破、高与新、大与小……一组组关键字之间,既与国之大者相关,也与万家灯火相系。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,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,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,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。千头万绪的经济工作从何抓起?看看以下四组关键字,正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。

  “稳”与“进”

  中国经济,要行稳,更要致远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,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。

  从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”,到“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”,在把握“稳”与“进”这对辩证关系之余,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一个“进”字格外强调,折射出中国经济在持续复苏后进一步稳增长、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强大信心。

  稳中求进,“稳”就是最大的“进”。2023年,中国经济回升向好,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,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5.2%,为经济下一轮的“进”打下坚实基础。切实增强经济活力、防范化解风险、改善社会预期……新的一年,更多利于稳预期、稳增长、稳就业的政策将帮助中国经济再次按下前进的“确认键”。

  以“进”促“稳”,“进”要服务于“稳”。在经济回升面对的各种挑战面前,实现经济较高增长、做大分母是根本的破解之法。会议要求,2024年,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、提质增效,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、精准有效。在此指导下,一系列利好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,中国经济将通过发展破解困难,借助增长化解风险,踏平坎坷,行稳且致远。

资料图:安徽高铁黄金旅游线路——池黄高铁穿云破雾风景如画。李和平 摄   资料图:安徽高铁黄金旅游线路——池黄高铁穿云破雾风景如画。李和平 摄

  “立”与“破”

  在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“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”的同时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,要“先立后破”。

  “立”的是新机制、新动能、新产能——“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”“培育壮大新型消费”“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”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”……

  “破”的是旧机制、相对落后的产能和供应体系——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”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”“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,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”……

  将“立”置于“破”前,是对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内在规律性要求。“先立后破”意味着“不立不破”,避免“为破而破”“只破不立”,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题中应有之义,是对有效工作方法一以贯之的坚持。只有新机制、新动能、新产能先建立起来,才能让“破”更无后顾之忧。

  “高”与“新”

  会议指出,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。在会议通稿中,“高”与“新”这两个关键字高频出现:高质量、高水平、高标准,新发展格局、新发展理念、新型城镇化、新质生产力……

  “高与新”融合于一句话之间,恰恰体现了“高的标准”与“新的要求”。从此前的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,到“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”,这是一种质量上的精益求精,也是一种效果上的与时俱进。

  “高”架起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筋骨脊梁。“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”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”“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”“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”……“高”的标准起始于已然取得的发展基础,并为“更上一层楼”的递进鼓足动力。

  “新”沟通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肌体血脉。新发展理念、新发展格局、新型城镇化、新型工业化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、外贸新动能、房地产发展新模式……“新”的要求遍布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增长引擎,并为“新质生产力”的发展指明路径。

  “高与新”的传承与流转之间,高质量发展为经济质量与效益划上着重符,而不再将速度和规模放于首位。展望未来,“高与新”的协调发展,也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资料图: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。
中新社
记者 王东明 摄   资料图: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。 中新社 记者 王东明 摄

  “大”与“小”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,为明年工作擘画蓝图。

  会议强调,“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”“着力扩大国内需求”“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”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”“树立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”……

  全文几十处“大”字,串起了明年要做的一件件大事。但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不仅是观大势、谋全局,还需深悟大与小的辩证法,将民生“小”事当成大事来做。

  如会议要求,我们既需要“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”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”“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”,以兜住、兜准、兜牢民生底线,还需“要做好岁末年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,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,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”。

  办好这一件件“关键小事”,让每个群众感受到真切鲜活的民生温度,才能汇聚起民心,发挥出人民群众的最大力量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