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11-01 16:27:40 来源: sp20241101
企业不花一分钱即可试用成果
浙江首创的科技成果“先用后转”机制为全国提供经验
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,进一步绘就了气势恢宏的改革画卷,宣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历史主动和坚强决心。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,始终“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、勇立潮头”。浙江日报今起推出《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》专栏,派出记者深入基层一线,宣传全会精神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,报道近年来浙江各领域从地方走向全国的改革探索经验,敬请关注。
市场估值不菲的科技成果,中小微企业不花一分钱就能试用。在四川省绵阳量大技术创新服务有限公司的车间里,浙江高校一项磁性材料成果经“先用后转”免费授权,正在开展小试实验。这种新型材料制备成功后可应用在风力发电、医疗等多个领域。
“免费试用化解了我们承接科技成果的风险和成本,看中的成果拿来就能大胆试验。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俞能君高兴地告诉记者。
成果拥有方中国计量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的科研人员泮敏翔说,免费试用是企业和院校的双赢,借助企业“触角”,科研团队能发现和解决更多实际应用问题。
“先用后转”,即科技成果“先免费试用、后付费转化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,“鼓励和引导高校、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”。这一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之举正是发轫于浙江。
2021年,浙江瞄准山区26县和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短缺、技术转化能力有限、科技成果匹配度偏低等难题,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破题,在全国率先探索“先用后转”机制,推动科技资源要素向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“下沉”。金华武义、丽水龙泉等作为试点地区,校企合作朝气蓬勃。
在试点基础上,浙江积极“查漏补缺”,为“先用后转”打上一个个体制机制“补丁”。
在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处长金聪的办公桌上,一份份与“先用后转”相关的文件码放整齐——《科技成果公开交易规范》2023年1月发布,对“先用后转”交易流程予以规范;《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》2023年12月1日正式施行,将“先用后转”机制法定化;《关于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意见》是今年1月出炉的最新政策,规定财政资金支持产生的满2年未转化的科技成果,纳入“先用后转”转化池。
“先用后转”还开发了专项保险产品,与信用中心联动,以规避成果试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。
“‘先用后转’为高度非标的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了一条标准化的实施路径,好比是‘车同轨、量同衡’。”上述负责人说,在达成意向的基础上,科研团队能授权多家企业同时免费试用,省却了原本大量关于转化方式、转化价格以及转化目标的沟通成本和摩擦成本,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。这条标准化路径正在向更多省市延伸推广。
随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,科研人员“安心试”、中小微企业“敢于试”的氛围已在浙江逐步形成。“以往锁进抽屉里的成果,现在又都拿出来了。”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贾江鸣告诉记者,近年来学校下沉12支专家团队力量,在常山县轴承产业推广“先用后转”,帮助轴承模具使用寿命从原来的平均2小时提高到6小时,大大提高了产业的效益。
截至今年6月底,浙江高校院所、医疗卫生机构共有5500多项科技成果以“先用后转”方式转化,累计免费试用1355次,部分成果还实现了跨省流动。
值得一提的是,经跟踪调查,以“先用后转”方式实施成果转化的交易双方,已有约六成以免费试用为媒介,跳出了成果本身,实现了更进一步的产学研合作。
经过3年的探索,我省已初步建立了“135”先用后转体系,即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及淘宝端为主的“一个支撑平台”,龙头企业主导、服务机构主导、地方政府主导的“三类应用场景”,以及法规政策、实施标准、保险产品、信用保障、规范合同等“五大配套机制”。
接下来,我省将把成果背后的团队服务和技术咨询、技术开发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系列配套支撑也纳入“先用后转”体系,进一步完善“市场来主导、主体有活力、制度去保障”的全链条拼图。(潮新闻 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饶馨 陈苑) 【编辑:付子豪】